用 AI 打造多人聲分離引擎,給聽障者更好的聆聽體驗 ─ 專訪 RelaJet 共同創辦人暨研發執行長 陳柏儒
從自身需求出發,發掘聽力輔具市場痛點
RelaJet 共同創辦人陳柏儒因為有先天性聽力障礙,配戴雙耳助聽器已超過 30 年,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聽力輔具市場有很多痛點,陳柏儒分享在大學參加活動時,很排斥去星巴克或酒吧等類似場域,因為傳統聽力輔具會連噪音也一起放大,導致部分聽障人士和他人接觸的意願降低。然而,許多人戴聽力輔具的目的就是期待能和他人更有效地溝通。於是陳柏儒決定創立 RelaJet,優先解決自身社交生活經驗出現困難的場景,降低聽障者日常生活中的不便。
「向自己挑戰」的新創企業家精神
聽障者的生活非常仰賴聽力輔具,而聽力輔具是一個須同時兼顧省電、功率、音量三大功能的技術性產品,講求和手機做連結、天線以及無線傳輸的性能。台灣的聽力輔具產業以代理商居多,而國外產品基本上都是以英語語系系統,使用者有語言適應的需求。此外,代理進來的國外品牌產品多半較為昂貴,許多聽障朋友沒辦法負擔。因此,陳柏儒了解到新創團隊與市場現有玩家做出差異化的方式,就是在台灣市場深耕,持續提升在地化服務品質,除了解決在地需求之外,更提供使用者更平價的聽力輔具選擇,以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陳柏儒分享 RelaJet 從一開始就有很明確的技術方向,透過大量使用者的實測數據,累積最適合使用者的模型參數,例如深度學習以及建模,快速訓練出與主流品牌產品相媲美的模型,在競爭優勢上可以凸顯與既有品牌不相上下的性能。RelaJet 的技術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對人聲做聲紋追蹤,近距離時讓聽障人士聽見的同等音量大小,距離較遠時則透過交互對話,讓模型記憶交互對話的聲紋,而保留原聲紋來提升溝通效益,不但能在現場對話中增強聽力,也有助於改善無線耳機用戶的通話品質,增加聽障者有更多和外界溝通的機會。
獨特訓練模式,讓研發人員透過「做中學」擴展新知
對於研發人員的訓練,RelaJet 主要分為兩種面向:
第一種是 Junior,也就是願意投入熱情和心血的新手,培養「即戰力」的養成,提供研發人員獨立專案,嘗試從模型的訓練到底層架構的建模,因為新創公司的研發人員不會像傳統產業只專注在某個領域,也許在進入公司前不了解產品的研發過程,但 RelaJet 的企業文化是培養研發成員與團隊相互交流和協助的特質。
另一種是資深同事,隨著公司的快速成長,在研發過程會讓外部較有歷練的同事來運行,同時觀察具有專業能力的工程師或職務人員,在團隊中是否能勝任多元面向都適合的研發人選。
保持熱情,創造更多可能性
陳柏儒希望研發人員能夠「保持熱情」,像一塊海綿多接觸新的研發領域,對於職涯深耕而言也是精進的機會。RelaJet 的公司文化不會把研發人員當作螺絲釘,而是要透過專案的實作過程擴展人員其他的研究領域。此外,聽力輔具市場將有很多痛點,這些問題可以作為磨練研發人員的專案,實際面對使用者了解市場需求,深入了解聽力輔具產業的真實樣貌,最終目的就是要創造更多可能性,以及解決聽障者日常生活中的不便。
RelaJet 研發的聽力輔具考量台灣使用者需求,透過技術優化省電、功率、音量三大功能,減少聽障者日常生活中的不便。透過這一次的職能專訪除了瞭解 RelaJet 的公司文化,更近一步學習到研發人員做中學的思維。如果你也對新創及其他職能有興趣,歡迎持續追蹤政大創聯會以及我們的合作夥伴 AppWorks 之初創投!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歡迎追蹤我們以及按讚 FB 及 IG,取得更多最新資訊!
【 更了解 RelaJet 】